消費券環島愛台灣提案

(一)PEST
單車環島,近年來蔚為趨勢,導因如下:
政策面-行政院環保署節能減碳、青輔會遊學台灣、文建會一鄉一特色等政策
經濟面-重視旅遊休閒品質(健康)、創造地方產業之特色、失業率(無薪假)
社會文化面-LOHAS、電影「練習曲」、環台認證、全台自行車專用道
技術面-網際網路(部落格、MSN)、行動小摺自行車

(二)SWOT分析
優勢(S)-環島門檻低、景觀變化豐富、地方特色小吃、地方文化創意產業
劣勢(W)-生命安全未保障、政府無相關服務機構及配套措施
機會(O)-政策鼓勵,地方文化意識興起、健康觀念抬頭、民眾重視休閒品質
威脅(T)-傳統文化逐漸喪失、各地文化產業同質性高

(三)設定STP
區隔(S)-單車客、環島夢、樂活族之消費市場
目標對象(T)-18-70歲、男性、學生、上班族、熱愛運動、旅遊愛好者
定位(P)-單車玩家(涉入度高)、熱衷單車休閒、懷抱環島夢想

(四)商機
自行車業(例:GIANT)、百貨業-
環島前必定會購買隨身裝備,例如車架馬鞍袋、安全帽、手套、車褲、透氣座墊、車尾燈及鋼鍊鎖等,企業可提供套裝商品販賣,並提供加值服務。加值服務方面可與美妝、藥妝店異業結盟,如屈臣氏、康是美等店(全省門市),他們可提供環島的基本沐浴品做贈送,亦可提供環島人士特別的加購服務,例如以一元加購第二件商品、滿額送贈品等,以刺激買氣。除此之外,仍可與販賣戶外露營用品店搭配,如秀山莊,可提供帳篷、太陽眼鏡、睡袋、野炊用具等露營用具。透過異業結盟尋找相關的合作夥伴,運用資源共享及促銷方式,連結相關行業,不僅帶動買氣,亦可提升企業良好之形象。在產業競爭的年代,單一優勢較難在市場上生存,應攜手合作創造雙贏。

地方民宿、特色小吃-
地方風格民宿眾多,競爭激烈,故民宿可特別針對環島人士提供專屬服務,例如騎單車環島且持消費券住宿的人士,可提供優惠價格,並贈送該地精選伴手禮,達感動行銷之目的。其伴手禮可與當地商店或農會合作,以當地名產或當季蔬果為禮品,不僅帶動在地消費,也鼓勵民眾了解地方特色,使印象深刻。民宿也可與該地相關之人文生態或藝術產業合作,透過深度的文化體驗,從體驗行銷、手感行銷著手(例:親手窯DIY手工陶、大湖採草莓、原住民的祭典、寺廟的活動等),更能使民眾充分融入在地人文情懷。

3C產業-
欲體驗環島的民眾,皆有個特殊的需求,那就是「紀錄」。紀錄的工具,包含數位相機、腳架、記憶卡、充電池、MP3等,更高階的還需要DV、PDA、筆記型電腦、無線網卡,這些都是環島消費券的商機。

(五)總結
談到環島,台鐵因應消費券政策,推出多項優惠措施,台北、花蓮直達電聯車,單趟僅需二百元,原價一千七百多的環島周遊券,則將以一千二百元促銷。因此,除單車環島外,鐵路環島也是另一選擇。未來的消費趨勢,談的是「精眾」行銷,也就是需求最強烈的小眾,與過去分眾行銷不同的是,精眾行銷的目標對象必須是涉入度高,也是消費意願最高的,這些才是精準目標視聽眾。因此,鎖定單車環島客,將是未來一無可限量的商機,值得把握。

張貼留言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