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7年度全台有近50位青年獲文化部「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」獎勵,執行計畫的場域有在漁村、海港、農村、部落、街區或家鄉,分別透過「藝術介入空間」、「教育學習」、「多元族群文化保存」,以及「社區營造」等方式來投入地方創生的工作。
村落藝想(藝術介入空間)
以「戲劇、劇場」或「藝術介入空間」方式來作為行動策略,如:
- 汪兆謙(新嘉義座)
- 鍾伯淵(曉劇場 Shinehouse Theatre(Taiwan))
- 成瑋盛(逆風劇團)
- 黃冠傑(好玩的劇團)
- 徐宏愷(回桃看藝術節)
- 林書豪(星濱山-正濱港町藝術共創)
- 葉育君(Instant 42)
- 林建叡(大崎兒童藝術圖書館)
- 楊 廸(柳美術館)
- 周欣怡(One Little Thing 共創好生活)
- 拉飛・邵馬(三間屋水泥預拌廠)
教育學習(生活體驗教育)
以「食育」的方式,如食農或食魚教育、風土生活體驗教育等,體現文化教育創新之能量,如:
- 羅文昕(叁捌地方生活)
- 林筱菁(股份魚鄉)
- 鄭雅婕(在南方澳的海味生活)
- 陳胤丰(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)
- 林育如(柚香學堂x鐵營創意)
- 吳君薇(見域 Citilens)
- 李孟龍(正當冰)
- 朱婉萍(社區搖籃計畫)
文化深耕(多元文化保存)
進行新住民或原住民族文化保存工作,包含飲食、技藝、語言、建築等文化資產的紀錄,傳遞青春世代對多元族群文化永續保存與傳承的新動能,如:
- 楊萬利(Mingalar par 緬甸街)
- 杜彥穎(印尼坤甸—她的娘家是我們的冒險)
- 舞瑪夫.達給魯頓(羅娜 霖卡夫的家)
- 彼霖.伊得(兒路創作藝術工寮)
- 陳婉馨(達吉利部落復甦計畫)
- 張育菁(涼台上的日子)
- 林筑涵(比西里岸部落-PawPaw鼓樂團)
- 宋聖君(勒巴彥意識專輯)
- 林子雯(深活共構Sense life maker)
地域創生(社區再造創生)
透過故事採集、老街故事館、老屋修繕、創意市集、地方觀光振興、影像紀錄等接近社造或地方創生型的方式,達到營造地方產業創新契機,改善地方生活環境,及吸引地方青年回流等均衡台灣的目標,如:
- 陳科廷(坪林故事採集)
- 邱明憲(旅庫。彰化luko Changhua travel library)
- 蔡鈞曄(溪湖中街再生計畫_Shihu Township Recreative Project)
- 許明揚(大目降的願望-新化生活故事博物館)
- 徐佳伶(嘉有老木工作隊)
- 許玓維(關廟青)
- 洪郁心(在,繁華阿嬤家)
- 吳俊頡(永安發for8verich-旗津百年紅樓活化)
- 楊馥慈(離島出走)
- 葉家豪(螢火蟲書屋)
- 彭顯惠(小間書菜)
- 李佳融(古寧好青村x社造小英雄)